上回我哋就同大家介紹咗循環經濟嘅基礎概念 (傳送門︰https://bit.ly/3RtmQyn),轉個頭就發現另一個新例子﹐講緊嘅就係IKEA同二手拍賣平台Carousell嘅最新合作! 今年7月, IKEA宣布喺Carousell上設立「IKEA專區」,展示IKEA九龍灣店特價品區內嘅陳列品、停產或只剩餘少量庫存嘅家品。呢個例子就包含了「Reuse」以及「Reduce」嘅元素! 「Reuse」意思係讓一啲功能、外觀完好嘅陳列品或貨尾獲得「二次生命」,物盡其用減少浪費,讓二手或閒置商品重現價值,同時間亦可以「Reduce」減少製造新產品所消耗嘅自然資源。睇到呢度﹐可能好多人都會諗﹐呢啲陳列品或貨尾標價上要打折扣先賣得出﹐變相IKEA咪賺少咗?咁又未必喎! 賣唔出嘅貨尾同陳列品﹐棄置都要人力資源同埋錢﹐黎緊如果香港政府推出埋都市固體廢物收費﹐呢筆數長遠對IKEA黎講都會係一個負擔﹐宜家消費者可以低價買到心頭好﹐IKEA又可以減少棄置產品嘅支出﹐所以絕對係WIN-WIN 呢個合作有機會為IKEA擴闊線上銷售渠道,間接將品牌推廣至另一客群,增加品牌曝光度同知名度,達致品牌推廣效果。加上宜家消費者對於商業機構對環境、社會嘅貢獻愈來愈著重﹐所以知道IKEA有心推動可持續發展將會係對品牌嘅「加分位」﹐有良好嘅品牌形象長遠嚟講係非常重要﹐有調查就發現63%消費者傾向支持一啲同自己理念相近嘅機構 其實隨住Carousell呢啲二手拍賣平台嘅誕生﹐消費者對於二手或有小瑕疵嘅產品抗拒度愈來愈低﹐所以都有利於商家推動循環經濟嘅經營模式,有助實現環境保護同經濟永續成長嘅雙贏目標。 諗深一層﹐有時廢棄物品只係錯配嘅資源,只要係「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其實就會搵得番佢嘅價值﹐所以講到尾﹐究竟有咩辦法可以整合呢啲資源交俾有需要嘅人手上將會係社會嘅一個大議題﹐唔知你又有咩諗法呢? ==================== 身為企業管理層當然要諗多一步﹐如果想要多啲推動企業永續嘅靈感﹐就報名參加「永續價值鏈承諾」和「永續企業家(中小企)嘉許計劃」啦。由我地港大商界永續發展領袖計劃(PSLB)主辦﹐滙豐銀行慈善基金全力支持﹐鼓勵跨界別協作利用從不同持份者所得的資源及知識,應對永續挑戰! 2022年度的計劃現正接受申請,今年度嘅主題為「循環經濟與業務抗禦力」,並聚焦於餐飲業。 報名去到2022年8月31號! 更多有關計劃的資訊可以瀏覽﹕ https://bit.ly/3TiS4de。 如對計劃有任何查詢,你可以透過以下途徑聯絡PSLB團隊: 電郵: [email protected] 梁子謙先生(電話:3917-4763)
閱讀更多
永續營商
【#永續新聞大解剖: 紙包飲品盒回收廠「喵坊」(Mil Mill) 引發究竟有垃圾先定係有回收商先嘅討論?】
2022 年 9 月 23 日 (星期五)
參考資料
Follow 港大港永續
Follow Us
不論有無回收廢物習慣嘅你﹐相信近日都有可能睇到一則有關本港唯一一間紙包飲品盒回收廠「喵坊」(Mil Mill) 位於元朗工業邨嘅廠房﹐因為租約問題而面臨停運嘅新聞。點解會引發咁多社區討論?就等我哋同大家去了解下Mil Mill對本地綠色工業嘅角色同香港回收業現況啦!
近年香港以及全球各地都響起淨零排放以及減廢嘅口號﹐而好多國家嘅永續發展政策都不約而同以促進循環經濟嘅方向去制定為環境目標之一。不過﹐循環經濟能否實現就同業務價值鏈嘅組成息息相關﹐因為上游嘅產品製造、加工、運輸過程以至消費者使用產品有時都無可避免地會產生廢物。
循環經濟提倡嘅「資源循環」概念就係鼓勵大家思考既然廢物已經產生﹐咁究竟將呢啲廢物送去堆填區之前仲有無其他出路﹐令佢地繼續成為可使用嘅資源。除左傳統業務價值鏈上嘅持份者之外﹐循環經濟更加突顯同下游夥伴協作嘅重要性。試想像如果缺乏如Mil Mill 呢一類型嘅下游回收商﹐將廢物加以利用﹐即使回收數字增加又如何促成循環經濟嘅發展呢?
可能大家會諗﹐Mil Mill唔係本地嘅唯一回收商﹐咁仲有其他業界能夠帶動本地綠色工業?但係根據2020 年 嘅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嘅數據,本港紙料回收物料嘅總回收量為 442,100公噸,當中只有7,900公噸 (佔總數只有1.7%) 喺本地循環再造﹐其他都需要出口 往內地及其他國家作循環再造。呢種出口主導嘅處理模式始終會受限於其他地區的廢物進口政策,以及回收品價格波動嘅影響,長遠而言不利回收業界嘅整體發展,本港回收商亦難以推行在地嘅再造處理以減少運輸而帶來的碳排放。就此,政府應釋放土地資源、提供財務誘因和加強環保物料的科研,積極推動發展本地廢料循環再造的產業鏈,確保轉廢為材供本地市場應用。
而喺Mil Mill呢個例子入面﹐佢除咗擔當處理回收紙品嘅角色,亦都透過東南亞嘅紙廠將紙漿製造成為自家品牌嘅廁紙及抹手紙﹐減廢同時製造到全新嘅經濟效益﹐對於回收商同埋參與回收嘅企業或市民都係雙贏﹐實屬本地難得嘅例子。
儘管Mil Mill嘅規模唔係話好大,但對於本地整體紙品回收處理嘅貢獻有目共睹﹐而佢嘅存在以至營運模式中包含對公眾環保意識嘅教育,實在值得有志發展綠色工業嘅企業家借鏡。如果喺呢個時候已經要面臨停運﹐不免令人感到可惜。唔知大家又覺得香港仲有啲乜野政策可以配合令本地綠色工業發展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