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冇諗過點解華南好多村落都係坐北向南,枕山環水而建?其實村民呢啲風水嘅考慮正正反映咗傳統農村生活與大自然嘅相處之道~ 以 #荔枝窩 為例,三百幾年前,客家人選擇咗依山傍水嘅地方建村。傳統認為山係「龍脈」,有利人丁興旺。風水村落講究「左青龍,右白虎,前朱雀,後玄武」嘅格局。後玄武係指村後嘅靠山,而左青龍右白虎係指村兩旁嘅山勢。群山環抱村落,可以作為天然屏障,保護村民同財產。村嘅正前方仲有小山丘作為屏障(前朱雀),阻隔風浪同埋海洋濕氣。荔枝窩村坐西北向東南,更配合咗華南地區嘅地勢,避開從大陸嚟來嘅寒冷西北風,亦都讓農地獲得最佳日照。 傳統村落重視「風水林」,村民會刻意喺後山保留茂密嘅半月形樹林,為村落聚財擋煞;砍柴同開墾梯田只准係風水林範圍以外嘅山頭進行。事實上,風水林可以起到防止山泥傾瀉、避免水源乾涸、改善村落微氣候,同埋提供經濟植物等作用。荔枝窩村後嘅風水林保存完善,淨係植物都有超過一百種,當中更包括本地稀有物種。荔枝窩村前沿海位置亦有一片銀葉樹林被村民視為風水樹林,可以保護村落免受海浪侵襲。 荔枝窩村前有溪環繞流,呈「玉帶環腰」格局。風水學說認為水勢彎曲平緩有助避凶,水流環抱嘅地方能夠聚財,產生好氣場。從科學嘅角度,蜿蜒曲折嘅水流形成更廣闊嘅肥沃土地,種植更多農作物以支持村中人口增長,人丁更旺! 現代人或者會覺得風水似係迷信,但係從風水農村景觀嘅特色嚟睇,就會明白當中蘊含咗很多經驗累積嘅智慧!如果你都想從更多人類與大自然和諧共處嘅實例中尋求可持續發展嘅靈感,歡迎報讀我哋 # 永續社區證書課程嘅「#認識文化景觀」單元課程(網址: https://ccsg.hku.hk/....../understanding-cultural-landscape/)
閱讀更多
永續鄉郊
【#鄉郊活化案例:🇹🇭泰國Thai Boeng村嘅社群抗逆力】
11th April 2023 (Tuesday)
參考資料
Follow 港大港永續
Follow Us
我哋之前以北京密雲同台灣桃園嘅案例,介紹過政府和大學可以如何推動鄉郊活化。今次就睇下泰國一個鄉村如何發揮社群力量,應對大型水庫興建工程對佢構成嘅影響。
泰國中部最大嘅水庫「巴沙春拉西水庫」(Pasak Jolasid Dam)係由已故泰王蒲眉蓬於1989年提出興建,容量達7.85億立方米,主壩長4,860米,橫越華富里府同北標府。雖然呢個水庫具有提供農業同工業用水及防洪嘅作用,但係佢都導致超過16,000公頃農地流失,四條鄉村被要求遷移,Thai Boeng村就係其中之一。
Thai Boeng村村民大部分都因為水壩工程而失去了農地,生計大受打擊,但係佢哋拒絕接受補償同搬遷方案。佢哋擔心村落人口外移會難以維繫家庭同社區關係,破壞村民嘅身分認同,衝擊佢哋嘅文化傳統,於是決定留喺水壩區,並重整其鄉村經濟。
村民利用水壩帶來嘅機遇,成功從農業轉型至社區為本嘅旅遊同文化產業。佢哋一方面介紹該地區歷史同水壩建設,另一方面推廣文化體驗,俾遊客品嚐當地街頭食品,欣賞鄉村音樂舞蹈,仲有購買手工藝品等,不但止保護咗村民嘅生計,也延續了佢哋嘅傳統文化,體現出鄉村社群頑強嘅抗逆力!
下次去泰國不妨考慮下,由曼谷乘搭火車去華富里,經過水庫就可以喺大壩打個卡!